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药专业 > 中草药汇编 > 中药大典 > 花类 > 菊花
编号:163837
菊花
http://www.100md.com 神农网
菊花
菊花
菊花
菊花

     【药 名】:菊花

    【拼 音】:JUHUA

    【英文名】:Chrysanthemum

    【来 源】: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。

    【功 效】:疏风、清热、解表、明目、解毒。

    【主 治】:治头痛、眩晕、疔疮、肿毒。

    【性味归经】:甘苦,凉。①《本经》:“味苦,平。”②《别录”“甘,无毒。③《天宝单方图》:“白菊:味辛,平,无毒。”④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“甘,凉。”入肺、肝经。《雷公炮制药性解““入肺、脾、肝、肾四经。”

    【用法用量】:内服:煎汤,1.5~3钱;泡茶或人丸、散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【用药忌宜】:《本草汇言》:“气虚胃寒,食少泄泻之病,宜少用之。”凡阳虚或头痛而恶寒者均忌用。

    【药物配伍】:《本草经集注》:“丸、枸记根、桑根白皮为之使。”配桑叶,疏散风热,清肝平肝;配细辛,祛风止痛、温肺化痰;配防风,疏散风热;配薄荷,清肝、疏风。

    【别 名】:节华(《本经》)、金精(《金匮王函方》)、甘菊、真菊(《抱朴子》)、金蕊(《纲目》)、家菊(《群芳谱》)、馒头菊、簮头菊(《医林纂要》)、甜菊花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、药菊(《河北药材》)、女节、女华、女茎、日精、更生、傅延年、阴成、周盈(《名医别录》)、治欓(《尔雅》)

    【处方名】:杭菊花、怀菊花、菊花、甘菊、白菊花、白菊、杭菊、甘菊花、黄菊

    【商品名】:白菊花:又名白菊、甘菊、甘菊花。为白色头状花序,经加工入药者。亳菊:为产于安徽亳县、萧县、涡阳及河南永城一带的白菊花。品质最佳。箱菊:亳菊采收时连茎叶割下,倒挂于阴凉通风处,阴干,分档装箱,称作“箱菊”。怀菊:又名药菊、怀菊花。为产于河南沁阳、武陟、博爱、温县一带(旧时怀庆府)的白菊花。品质亦佳。滁菊:为产于安徽省滁县的白菊花。品质亦佳。祁菊:为产于河北安国的白菊花。川菊:为产于四川中江的白菊花。济菊:为产于山东济宁的白菊花。平江菊:为产于湖南平江的白菊花。贡菊:包括徽菊和德菊两个品种。徽菊又名绿蒂菊,是产于安徽歙县(旧时徽州)的白菊花。德菊是产于浙江德清县的白菊花。黄菊花:为黄色头状花序。经加工入药者。杭菊:又名杭菊花。为主产于浙江杭州一带的菊花。包括杭白菊和杭黄菊两个品种。杭白菊又白茶菊、杭甘菊、茶菊等名称。杭黄菊又称黄甘菊,有大黄菊、小黄菊两种。均为品质优良的佳品。以上商品均以花序完整、干燥、不散瓣、无梗叶、香气浓郁者为佳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【药用部位】:本植物的根(白菊花根)、嫩茎叶(菊花苗)、叶(菊花叶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
    【动植物资源分布】: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。①白菊主产安徽毫县另有怀菊(河南)、祁菊(河北)、川菊(四川)也属白菊一类。②滁菊星球状,主产安徽滁县 ③贡菊形似滁菊,过去浙江德清亦产,称德菊。④杭菊 均产浙江。

    【药材的采收与储藏】:霜降前花正盛开时采收,其加工法因名产地的药材种类而不同。白菊:割下花枝,捆成小把,倒挂阴干,然后摘取花序。滁菊:摘敢花序,经硫黄熏过,晒至六成干时,用筛子筛成球状,晒干。贡菊:摘取花序,烘干。杭菊:有杭白菊。杭黄菊两种,杭白菊摘取花序,蒸后晒干;杭黄菊则用炭火供干。

    【拉丁名】:药材Flos Chrysanthemi原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Tnat.

    【炮制方法】:菊花:拣净叶梗、花柄及泥屑杂质。菊花炭:取拣净的菊花,置锅沟炒至焦褐黄色,但须存快,喷洒清水。取出晒干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【考 证】: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;①《别录》:“菊花,生雍州川泽及田野。正月采根,三月采叶,五月采茎,九月采花,十一月采实,皆阴干。”②陶弘景:菊有两种:一种茎紫,气香而味甘,叶可作羹食者为真;一种青茎而大,作蒿艾气,味苦不堪食者,名苦薏,非真。其花正相似,难以甘、苦别之尔。南阳郦县最多,今近道处处有,取种之便得。又有白菊,茎叶都相似,唯花白,五月取,亦主凤眩,能令头不白。”③《本草图经》:“南阳菊亦有两种:白菊,叶大似艾叶,茎青,根细,花白,蕊黄:其黄菊,叶似茼蒿,花蕊都黄。然今服饵家多用白者。南京又有一种,开小花,花瓣下如小珠子,谓之珠子菊,云人药亦佳。唐《天宝单方图》载白菊云。元生南阳山谷及田野中,颖川人呼为回蜂菊,汝南名茶苦蒿,上党及建安郡、顺政郡并名羊欢草,河内名地薇蒿,诸郡皆有。”④《本草衍义》:“菊花,近世有二十余种,惟单叶花小而黄,绿叶色深小而薄,应候而开者,是也,《月令》所谓菊有黄花者也。又邓州白菊单叶者亦入药,余皆《医经》不用。专治头目风热,今多收之作枕。”⑤《日用本草》:“花大而香者为甘菊,花小而黄者为黄菊,花小而气恶者为野菊。”⑥《纲目》:“菊之品九百种,宿根自生,茎叶花色,品品不同,宋人刘蒙泉、范至能、史正志皆有《菊谱》亦不能尽收也。其茎有株蔓、紫赤、青绿之殊;其叶有大小、厚薄、尖秃之异;其花有于叶、单叶、有心、无心、有子、无子,黄、白、红、紫、间色、深浅、大小之别;其味有甘、苦、辛之辨。又有夏菊。秋菊、冬菊之分。大抵惟以单叶味甘者入药。《菊谱》所载甘菊,邓州黄、邓州白者是矣。甘菊始生于山野,今则人皆栽植之,其花细碎,品不甚高,蕊如蜂窠,中有细子,亦可捺种,嫩叶及花旨可食。白菊花稍大,味不甚甘,亦秋月采之。”“《神农本草经》言菊花味苦,《别录》言菊花味甘,诸家以甘者为菊,苦有为苦薏,惟取甘者人药。谨按张华《博物志》言,菊有两种,苗花如一,惟味小异,苦者不中食。范至能《谱序》言,惟甘菊一种可食,仍人药饵,其余黄、白二花,皆味苦,虽不可饵,皆可入药,其治头风,则白者尤良。据此二说,则是菊类自有甘、苦二种,食品须用甘菊,人药则诸菊皆可,但不得用野菊名苦薏者尔。故景焕《牧竖闲谈》云:真菊延龄,野菊泄人,正如黄精益寿,钩吻杀人之意。”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【生药材鉴定】:干燥头状花序,外层为数层舌状花、呈扁平花瓣状,中心由多数管状花聚合而成,基部有总苞,系由3~4层苞片组成。气清香,味淡微若、以花朵完整,颜色鲜艳,气清香、无杂质者为佳。各种菊花商品,其性状互有差异:①白菊呈不规则的球状或压扁状,直径约 2厘米,瓣多紧密。花序的绝大部分为白色舌状花,长约18毫米,宽约8毫米、中央为极少数短小的淡黄色管状花。主产安徽毫县,称毫菊,品质最佳。另有怀菊(河南)、祁菊(河北)、川菊(四川)也属白菊一类。但质量较次。②滁菊星球状,形较小,瓣紧密。舌状花白色,长约15毫米,宽约3毫米,中央管状花黄色。主产安徽滁县,品质亦佳。 ③贡菊形似滁菊,瓣细而厚。舌状花白色,长10~12毫米,宽约2毫米,中央有少数黄色管状花。主产安徽歙县。亦称徽菊。过去浙江德清亦产,称德菊。④杭菊 一、杭白菊,又名白茶菊(《纲目拾遗》)呈不规则压扁状,朵大,瓣宽而疏。舌状花较少,类白色,长约22毫米,宽约6毫米,中央有少数深黄色管状花。二、杭黄菊,又名黄甘菊(《圣惠方》)。形与杭白菊相似,但舌状花黄色至淡棕色。均产浙江。显微鉴定:粉末:黄棕色。①花粉粒黄色,类圆形,直径22~38μm,有3孔沟,表面有刺,刺长3.4~7μm4,每裂片~5刺。②花冠表皮细胞表面观垂周壁波状弯曲,表面有微细致密的辐射状纹理。③花粉囊内壁细胞壁条状或网状增厚。④苞片表皮细胞垂同壁波状弯曲,表面角质纹理较粗;气孔为不定式,副卫细胞3~6个。⑤腺毛少,头部表面观鞋底形,4、6或8个细胞,两两相对,长径32~127μm,短22~74μm;无柄 。⑥T形非腺毛较少见,顶端细胞长大,基部2~5细胞。此外,有药隔顶端附属物及基部细胞、花柱碎片、分泌道、子房表皮细胞等。 本品以身干、色白(黄)、花朵完整不散瓣、香气浓郁、无杂质者为佳。以亳菊和滁菊品质最优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【中药化学成分】:花和茎含挥发油,并有腺嘌吟(Adenilne)。胆碱(Choline)、水苏碱(Stachydrine)等。乙花又含菊甙(****, Chrysltnthemin)、氨基酸、黄酮类及微量维生素B1。挥发油主要含龙脑(Borneol)、樟脑、菊油环酮(Chrysanthenone,C10H14O)等。黄酮类有木犀草素-7-葡萄糖甙(Luteolin-7-glucoside)、大波斯菊甙(Cosmosiin)、刺槐甙(Acacetin-7-rhamnoglucoside dihydrate)。尚含丁二酸二甲基酰肼(Aminozide)。花含腺嘌呤、胆碱、水苏碱(stachydrine)、密蒙花甙(acacetin-7-rhamnoglucoside)、木犀草素-7-葡萄糖甙、大波斯菊甙(cosmosiin)、刺槐素-7-葡萄糖甙(acacetin-7-glrcoside)、布枯叶素-7-葡萄糖甙(diosmetin-7-glucoside)以及花色素;尚含挥发油,油中主含菊花酮 (chrysanthenone)、龙脑、龙脑乙酸酯等。尚含花色素-3-丙二酰葡萄糖甙[cyanidin-3-O- (6-C-malonyl-β-D-glucoqyranoside]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